|
中文学名 |
南方红豆杉 |
拉丁学名 |
Taxus chinensis(Pilg.) Rehd. var. mairei (Lemee et levl.) Cheng et L.K. Fu |
科中文名 |
红豆杉科 |
科拉丁名 |
Taxaceae |
属中文名 |
红豆杉属 |
俗名别名 |
杉公子、美丽红豆杉、白银杉、杉巴公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弯,近镰状,通常长1.5-3厘米,宽2.5-3.5毫米(萌生枝上的叶长达4厘米或更长,宽4.5-5毫米),先端渐尖或微急尖,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种子倒卵形或宽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纵脊,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种脐椭圆形或近圆形。 |
生境 |
通常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最低下限可达海拔650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和陕西。 |
保护类别 |
易危种。 |
保护价值 |
种子可榨油;树皮含单宁;木材可供作用材。 |
保护措施 |
|
备注 |
根据国务院,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定为稀有种。
2004《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RL 2003:数据缺乏。
|
图片 |
|
全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