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峨眉荚蒾 |
拉丁学名 |
Viburnum oemiense Hsu |
科中文名 |
忍冬科 |
科拉丁名 |
Caprifoliaceae |
属中文名 |
荚蒾属 |
俗名别名 |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0.7-3米;冬芽有1对鳞片;叶对生,纸质至厚纸质,当年生枝上部的叶偶为互生,矩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长5-10厘米,宽1.5-4厘米,顶端突尖或钝圆,基部楔形,边缘中上部具疏浅细齿或粗锯齿,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4-5对,近缘前互相网结;聚伞圆锥花序,生于具1对叶片的侧生短枝顶端,花生于花序轴的第一或第二级分枝上;萼筒长约2毫米,萼齿卵圆形,顶端钝圆;花冠白色,高脚碟形;雄蕊5,内藏,花丝极短,着生于冠筒顶端,与冠裂片互生,背着药,花药黄色,不外露;子房下位,1室,胚珠1颗,柱头2浅裂;核果卵状椭圆形,紫红色,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核扁;花期5月,果熟期7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600-蒾300米的林中,见于峨眉山伏虎寺和师山附近。 |
地理分布 |
四川特有,产峨眉。 |
保护类别 |
极危种;中国特有 |
保护价值 |
|
保护措施 |
|
备注 |
2004《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将该植物定为极危种。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