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学名 |
光叶蕨 |
| 拉丁学名 |
Cystiathyrium chinensi Ching |
| 科中文名 |
蹄盖蕨科 |
| 科拉丁名 |
Athyriaceae |
| 属中文名 |
光叶蕨属 |
| 俗名别名 |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木,植株高约40厘米。根状茎粗短。叶密生,叶柄短,基部有褐棕形小鳞片。叶片长30~35厘米,宽5~8厘米,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二回羽裂,羽片30对左右,近对生。孢子卵圆形。7~8月形成孢子囊,9月成熟。
|
| 生境 |
要求土壤为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pH值4.5~5.5。多生长于阴坡林下。 |
| 地理分布 |
分布四川二郎山。 |
| 保护类别 |
稀有种;国家三级。 |
| 保护价值 |
为我省特有的单种属,本种可能为一属间杂交种,可作为研究蕨类植物生物学与系统发育的材料。 |
| 保护措施 |
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
| 备注 |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