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四川省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种类仅次于云南省,占我国植物总量的1/3以上。由于人为破坏和过度开采,导致四川植物资源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为了加强四川省的植物资源保护,构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特别是提高生物科技创新能力,2004年四川省科技厅正式立项支持四川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并将其作为四川省自然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四川省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植物科研及资源开发利用共享平台,对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省乃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未来所面临的国际资源竞争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川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由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负责实施。在四川省科技厅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资源整合、核心库建设、信息共享、开放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资源整合方面,项目先后跨部门、跨地区的整合了中科院系统、省行业科研机构及地方相关机构,共计6家科研院所和植物园参与共建工作。目前已将四川省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植物园(成都植物园、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植物资源纳入种质资源库资源信息共享的建设,使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的活体植物种类超过3000余种,已能代表四川省目前收集保存植物资源的主体情况;同时还将我省收集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和我省收集猕猴桃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什邡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纳入种质资源库资源信息共享的建设。此外,还与我省收集林木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四川省林科院、我省收集野生农业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四川省农科院以及我省收集草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磋商,并准备在2007年同以上单位就建立四川省林木种质资源库、四川省野生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库和四川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合作。 核心库建设方面,目前已收集保存活体植物近12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130余种,并初步建成收集保存药用植物达659余种的药用植物专类园;同时,拟收集保存我国蕨类植物种类最丰富的蕨类植物专类园也正在建设中。此外,正努力将植物资源繁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转化到珍稀植物野生种群数量恢复及生态恢复方面,并已与四川大渡河造林局和峨眉山风景区林业分局达成了合作意向。峨眉山核心库还利用植物园开展多种科普教育宣传活动,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传,2006年峨眉山市科协正式授予峨眉山核心库为“峨眉山特有珍稀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现峨眉山核心库正在进一步努力申报“四川省科普基地”。 信息共享建设方面,现已初步建成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四川省植物资源信息网,目前已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上运行,并正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内容及功能;四川省植物资源信息网重要内容之一的四川植物数据库、四川珍稀濒危植物数据库、四川药用植物数据库及四川引种保存植物数据库,现已录入植物信息12000余条(其中四川植物数据库6000余条、四川珍稀濒危植物数据库250条、四川药用植物数据库1800余条、四川引种植物数据库3000余条)。四个数据库的科学价值及实用性,在省内同类可查询的网站中都具较高水平,并将于2007年3月正式开通,届时将在公共信息网上实现开放共享。 开放与合作方面,种质资源库充分发挥四川省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四川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开放式科研平台的作用,广泛开展对外开放与合作。2006年已有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等5家单位利用四川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这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立了植物学科研基地;种质资源库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2006年接待了省内4所大专院校实习的学生约180名,并有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五所大专院校先后在种质资源库核心库设立了植物学教学实习基地。此外,四川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这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作为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平台的作用已初显成效,这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经成为到峨眉山开展植物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要科学研究基地、实验材料平台及野外考察的技术支撑平台。在国内方面,2006年先后接待了中科院植物所等单位的27批次约80人次专家及研究生参观考察或者开展研究。在国际方面,2006年接待了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美国纽约植物园、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佛蒙特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日本SAKATA、TAKII花卉种子公司等单位来访的学者和教授10余人次。 现在,四川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工作正按项目的任务和计划有序地开展,种质资源库的科技共享平台功能也已得到初步体现。 (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组)
|